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丨父亲患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安溪这名懂事学子盼早日接过担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6 09:41:00    

学子名字:谢铭鸿

毕业学校:安溪一中

高考分数:616(物理类)

填报志愿:南京理工大学

谢铭鸿做家务很熟练

谢铭鸿3岁时,父亲突患疾病,失去了劳动能力,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为了赚钱养家,母亲四处打零工,她挑过茶叶,扛过钢管,也做过保洁。看着母亲辛苦奔波的身影,谢铭鸿满是心疼,他说想尽快学有所成,早点接过母亲肩上的重担。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晓玲 文/图

突遭变故 母亲独自撑起这个家

谢铭鸿的家位于安溪县城厢镇石古村,是一栋建在半山腰的两层农村自建房。铁皮门一打开便是客厅,墙面和地板都未经粉刷。二层稍作装修,添置了必要的家具。其中,铭鸿的房间由大姨出资安装了唯一的一台空调,却很少使用,几个房间全靠风扇散热。闷热的夏夜,母亲高丽卿总睡在通风的阳台。“这里够凉快,蚊虫也不多。”她笑着说。

“房子能遮风挡雨,已经很好了。”高丽卿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一家人挤在丈夫与兄弟共有的石头房里,屋顶常年漏雨。2014年,靠着政府补助、亲友支持和东拼西凑借来的钱,她才把石头房翻修成现在的样子。

记者注意到,高丽卿的脊背有些弯曲,行动略有不便。然而,丈夫失去劳动能力后,为了赚钱养家,她只能去厂里挑茶叶、扛钢管。后来,她找到一份保洁工作才算稳定下来,每个月靠着2000多元的工资和政府低保,勉强支撑起家庭的开支和丈夫的医药费。

从小懂事 勤俭节约不畏难

“最难的其实是孩子从小没人照顾,好在他很懂事。”高丽卿说,由于工作原因,她往往赶不及回家做饭,铭鸿7岁就学着自己做饭。“第一次煮饭放了四碗米,煮出一大锅夹生饭。”回忆起这些,高丽卿又笑又心疼,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身影在厨房里越来越熟练。

读小学、初中时,为了方便接送照顾,高丽卿咬牙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单间。每天放学后,铭鸿就安静地待在屋里看书。高中住校后,为节省车费,挤出更多读书时间,他常常一住就是大半个学期。说起这些,铭鸿有些不好意思。“妈妈才是我的榜样,因为她的支持和陪伴,我才能健康快乐地长大。”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幼时母亲握着他的手一笔一画教他写字的温暖,也记得母亲一边在石槽搓洗衣物,一边听他背诵古诗的场景。“每次觉得难,想到妈妈瘦弱却从没被压垮的背影,我就又有了力量。”

努力求学 只想尽早扛起重担

童年里没有玩具、游戏和各种电子产品,谢铭鸿不觉得遗憾,反而感谢这样简单的生活让他爱上了读书。“书本内容更有趣,我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和生活。”他表示。由于自小喜欢读书,他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中考时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安溪一中。

进入高中,铭鸿对知识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坦言自己不算特别聪明,只是“喜欢跟自己较劲,哪怕只进步一点点也很好”。高中三年,铭鸿几乎每天看书做题至凌晨一两点,周末也总是独自留在教室钻研难题。他有自己的学习小圈子,他们几个同学互相“放狠话”又彼此鼓励,都憋着一股劲往前冲。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高考,铭鸿考出616分的好成绩,比平时多了几十分。“发挥得还不错,总算没辜负大家的期待。”他笑着说。填报志愿时,这个几乎没碰过电脑的少年,第一、二志愿全填了计算机、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想尽快学会一技之长,毕业后找份好工作,早点帮妈妈减轻负担。”从未出过远门的他,思虑再三还是报考了省外的学校,“想去大城市看看,将来带妈妈也去见识见识”。

征集令:

为帮助优秀困难学子顺利踏入大学校园,让优秀学子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与大学擦肩而过,由泉州市慈善总会与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助学活动再次扬帆起航。

如您需要获得帮助或想捐资助学,请致电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

如您想资助困难学子,也可以联系泉州市慈善总会,电话:0595-22500683/2250065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