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丈夫不停让妻子"再重点"!结果第二天醒来…离瘫痪仅一步之遥,三类人群格外警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0 16:58:00    

浙江47岁的公司管理者张先生

长期受到肩颈酸痛困扰

前几天,他下班回家后

感到肩膀脖子酸痛、实在难忍

就跟往常一样

让妻子根据网上学的

按摩手法按摩肩颈

随着他频繁要求“再重点”

妻子力道越按越大……


按摩完后,张先生

果然觉得肩颈部位松快许多

可半小时后

一阵眩晕感突然袭来

他以为是太疲劳了

于是倒头就睡

谁知第二天醒来

头晕不仅没有缓解

走路时双脚更像踩在棉花上

身体一个劲往左侧歪

……


妻子急忙拨打120,将张先生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接诊的神经内科医师发现,张先生除眩晕、步态不稳外,还伴有眼球震颤——典型的小脑受损症状。头颅MRI检查结果更是让人吃惊:右侧小脑大面积梗死!


颈部CTA显示:右侧椎动脉V2段出现夹层样改变,就像是即将引爆的“定时炸弹”。之后,医生通过脑血管造影,确诊他患有右侧动脉夹层。

张先生的椎动脉因外力挤压,出现内膜撕裂,血液渗进血管壁形成了血肿,既造成血管狭窄,又产生血栓,脱落的血栓直接堵死小脑供血血管。


所幸,经过紧急治疗,张先生的血管已逐渐修复,一周后能独立行走,但他仍需长期随访,防止复发。

这些悲剧都与“放松”有关

为啥脖子按摩如此危险?


张先生的的惊险张经历并非个例

近两年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收治了过多名类似患者

其共同点——

发病前有过按摩经历


医生介绍,过去总以为脑梗是老年病,但现在中青年的患者却是越来越多。数据表明:45岁以下青年卒中占比已经攀升到10%~14%。在中青年卒中病因中,10%~25%与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有关,其中,椎动脉夹层占比最高,达到48.4%。


椎动脉由内膜、平滑肌层和外膜构成。当颈部受到外力冲击、或过度扭转时,椎动脉内膜可能会被撕开一个小口,血液趁机钻进内膜与中膜之间,一方面会导致血管变窄,另一方面则是容易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顺着血流冲进颅内细小血管,就会引发脑梗死。


医生提醒,最危险的就是椎动脉V2段,它被骨头紧紧包裹着。这个部位没缓冲空间,按摩的时候用力按压、扭转,就像“夹在门缝里的水管”,一不小心会被挤伤。


美国心脏协会已明确警告:颈部推拿会显著增加中风的风险,尤其是追求“咔哒”声响的扳颈动作,简直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以下三类人需格外警惕

这样按摩最安全


医生特别提醒

以下三类人

尤其要管好“想按摩的手”


  • 血管“脆皮”者:部分人群天生血管壁较薄,或者存在血管发育异常,即使是“正常力度”的按摩也可能引发意外。
  • “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会催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当的按摩则可能让斑块破裂、血栓脱落,瞬间堵塞脑血管。
  • 追求“狠力道”者总认为“力度不够等于没按”,殊不知血管根本承受不起这种“暴力放松”。

另外,超长时间使用按摩椅、突然转头、蹦极,甚或打喷嚏的进修过于用力等,都可能成为血管撕裂的诱因


医生指出,如果实在需要放松——

  • 要避开危险部位,颈前两侧的颈动脉窦、后颈正中和两侧的椎动脉穿行区绝对不能碰,肩背部肌肉是相对安全的选择;
  • 力度必须轻柔,以放松肌肉为目的,一旦感到疼痛就是身体发出的“停止信号”;
  • 一定要选正规机构,非专业技师缺乏解剖知识,极易误伤血管神经,最好先到医院评估是否适合按摩。

来源:浙医在线(记者:林琳,通讯员:李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