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男子半月两遭电诈被骗73万元 丰城警方跨省追回10万余元 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2 11:32:00    

“他辛苦攒下的这笔钱原本是用来回家养老的,却几乎都被骗走了……”提起梁先生的遭遇,丰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熊鸿昌满是惋惜。

6月23日,记者从丰城市公安局获悉,该局成功破获一起以“退扣费”为幌子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五旬男子梁先生在半个月内连续两次受骗,遭受重大损失。丰城警方通过分析研判和跨省侦查,最终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并追回10万余元部分被骗资金。

漫画/刘晨阳

半个月两次被骗73万元

记者了解到,受害者梁先生来自广东省,在丰城市一家陶瓷厂务工。

今年2月22日,梁先生首次前往刑警大队报案,称自己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据其描述,他在刷短视频时,一名假冒直播客服的诈骗分子通过私信联系他,谎称其账户已开通直播功能,若不取消订阅,系统将每月自动扣款数万元。

“因担心财产损失,梁先生按照对方指示操作,多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熊鸿昌表示,梁先生后来向官方平台核实,才发现自己的账户并未开通所谓直播功能,此时已损失20余万元。

然而,这仅仅是梁先生噩梦的开始。

3天后,梁先生再次来到刑警大队报案,称自己在2月8日也遭遇了一次诈骗。他回忆称自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教育公司的客服,告知他尚有一笔学费可以退还。

梁先生信以为真,按照对方指示下载了一款名为“某诚金睿”的App。该平台具备聊天和虚拟投资功能,以“充值返利”为诱饵,承诺按比例返还积分,诱导其不断追加充值。随后,诈骗分子又以“操作失误”“账户异常”等借口,要求梁先生更换投资方式,并缴纳更高金额的保证金,以便办理退费和提现。在对方诱导下,梁先生先后在网上购买了107张某电商平台的购物卡,累计金额53.1万元。

“这些购物卡的面值为1000元至5000元不等。根据诈骗分子的指示,梁先生在购买后刮除了卡片背面的涂层,并拍照将卡号和密码一并发给了对方。待其察觉异常时,大部分卡片已被诈骗分子充值使用。”熊鸿昌表示,由于关键信息落入诈骗分子之手,最终梁先生损失严重。

据悉,由于涉案金额巨大,该案已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

跨省追查购物卡流向

接到报案后,丰城市公安局刑警大队于2月24日迅速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工作。熊鸿昌向记者介绍,专案组首先从涉案的购物卡入手,借助技术手段,对接某电商平台数据,追踪购物卡的流向,查明购物卡被哪些人员注册和使用。

“在丰城市反诈中心的协助下,我们对相关线索进行了梳理,发现购物卡注册信息涉及多地多名嫌疑人,随即调整侦查方向,对该线索展开深入调查。”熊鸿昌说。

专案组在研判分析中发现,该案牵涉一个结构复杂、涉及众多人员和多个环节的诈骗链条。

诈骗团伙通过伪装成短视频App直播客服或教育类App的工作人员,以“退费”“取消订阅”等为由主动联系受害人,并诱导其下载虚假诈骗App实施诈骗;随后,诈骗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受害人个人信息和资金,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购买购物卡或其他虚拟商品;最后,通过国内一些意图赚取外快的个人或实体店经营者,将这些购物卡上架至二手交易平台售卖,实现资金变现,完成“洗钱”过程。

专案组民警自3月初起先后赴浙江、江苏、广东等多地开展调查取证与追赃挽损工作。

利用手机中转掩盖来电归属地

民警调查发现,梁先生2月22日被骗资金中,有6万元系从其个人账户转入一个名为“嘉兴某联美贸易有限公司”的对公账户。该公司主营业务为铝矿生产经营。专案组于3月1日至8日两次赶赴浙江省杭州市,对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徐某展开调查。

徐某表示,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为其朋友,6万元资金是经朋友介绍的一名叫熊某(化名)的合作伙伴以“矿产投资”名义个人转入的资金,并非公司正常业务往来。徐某强调,对诈骗团伙利用熊某及其公司账户进行投资洗钱的行为毫不知情,并表示无意退还该笔资金。

专案组发现,熊某不仅协助诈骗分子接收了梁先生被骗的6万元款项,还牵涉浙江省其他被害人的资金往来。在民警耐心劝说下,徐某最终决定退还涉案的6万元资金。

3月14日,专案组在广东省清远市抓获男子梁某。经调查,梁某为谋取额外收入,接了一份名为“手机口”的兼职工作。

所谓“手机口”,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两部手机中转掩盖来电归属地,从而实施诈骗。梁某在诈骗分子诱导下,下载了某加密通信App,帮助诈骗分子与受害人进行了远程通话。

梁某交代,尽管明知该行为涉嫌违法,他仍因较高的非法报酬多次协助诈骗团伙作案。2月8日,他曾协助诈骗分子冒充“某诚金睿”App网课工作人员,与梁先生通话并骗取其信任,最终导致梁先生被骗走53.1万元。

民警辗转多地追查资金

3月31日,警方在徐州市丰县抓获涉案男子王某。王某经营一家烟酒店,此前在某短视频平台结识外号“老鬼”的男子(实为诈骗团伙成员)。对方以帮其赚取外快为诱饵,诱导王某参与非法活动。

王某听从“老鬼”安排,下载了软件,使用人民币购买指定USDT虚拟货币,并以八折价格从“老鬼”处购入9张购物卡。此外,王某利用此前注册的多个某东账号将购物卡充值至自己账户,并在某网络平台大量购买手机。为逃避调查,王某组织黄牛将手机分批转卖给徐州丰县某数码店,换取现金,非法获利约5万元。

“通过家属劝导,王某归案后认罪悔罪,但仅能退还4.5万元赃款,剩余5000元已用于个人消费。”熊鸿昌说。

为彻底斩断犯罪链条,专案组辗转多地追查。4月24日,广州警方在排查中发现,2张购物卡曾流入一名王姓男子手中。核查显示,王某系民间信用借贷中介,通过网络结识外号“金火”的网友,对方以九三折出售购物卡。王某以九六折在二手平台转售,从中赚取差价。

“在广州警方配合下,我们抓获王某。经查,这2张购物卡被转售至武汉买家。”熊鸿昌表示。

此外,2月22日梁先生被骗的53.1万元中,专案组发现有11.3万元经安徽省蚌埠市王某的银行账户转移。目前,王某因涉嫌帮信罪被东莞警方刑拘,案件已移交并进一步侦办。

“5月,我们发现新线索。徐州市的宗某受诈骗团伙指使,使用朋友手机号在某网络平台订购手机,收货后分批转卖至数码店换现。”熊鸿昌透露,宗某此前因“跑分”被刑拘,现已潜逃,警方正全力追捕。

“高额报酬”诱使人员“洗钱”

熊鸿昌指出,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二手平台等渠道广撒网,以“高额报酬”诱使人员参与“洗钱”。这些人员互不相识,却被串联成“诈骗-洗钱-销赃”的完整链条,资金经多层流转后难以追踪。

截至6月2日,专案组已追回10.5万元(徐州王某退还4.5万元,杭州徐某退还6万元)并返还梁先生。“虽是一小部分,但对梁先生是重要慰藉。”熊鸿昌说。

目前,熊某、梁某、王某等7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已被依法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徐州市丰县的王某还涉嫌其他犯罪,已移送检察机关公诉。

6月4日,梁先生向民警赠送锦旗致谢。其间民警对其开展了反诈宣传教育,梁先生表示将吸取教训,今后涉及转账一定先咨询警方。

丰城市公安局提醒: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核心为“利诱+恐吓”。接到“退费”“取消业务”电话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勿向不明账户转账或购买虚拟卡券;遇可疑情况立即报警。(文/新法治报·赣法云 杨根龙 龚辰欣 记者程呈)

编辑:何 山

校对:王小明

复审:朱 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