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双贴息”新政,“国补”红包怎么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09:07:00    

图源视觉中国。

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来了!

8月1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有关情况。

据介绍,个人消费贷款、8种服务业经营主体消费的贷款,都将迎来贴息“红包”。这笔钱,还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者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更多“国补”实惠。

那么,贴息“红包”应该怎么拿?

据了解,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只要符合贴息政策的要求,且系统识别这笔钱确实是用于消费,那么在银行端就会给客户自动减免利息。”此次政策贷款经办机构范围内的浙商银行宁波分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孔文羽告诉记者,“比如贷款5万元,其中3万元用于消费支出,那我们会对3万元进行贴息。贴息会直接从借款人每个月需交利息的数额里扣除。”

“时间上,不管贷款办理的时间,但要保证是从9月1日开始新发放的借款。”孔文羽划出重点,“用途上,要真实地用在消费场景。拿这笔钱去置换原有的贷款、互相之间转账等情况,都无法享受贴息政策。”

此次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多笔叠加后最高可以享受1000元贴息;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总的数额上,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3000元贴息。”另一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将无法获得贴息,就算发放了后续也需返回。

“女儿快上小学了,我前不久购置了一套二手学区房,目前正计划翻新装修。”市民宋先生表示,“我打算贷款15万元,有了这个贴息政策,也能省下资金用来添置点小家电。”

要释放消费潜力,除了在需求端增强居民消费意愿,还需要有高品质的供给。因此,此次也同步实施了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据了解,这项政策的贴息对象是向消费领域服务业消费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八类主要消费服务业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上述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是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我认为这对我们这样处于创业初期、正在逐步扩张的公司非常有利。”宁波进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先生说,毕业后郑先生选择留在宁波创业,开办自媒体工作室,“公司计划明年租赁更大场地用于业务拓展,预计需要贷款20万元左右。”

以这笔20万元1年期的贷款为例,通过政策可以获得贴息2000元。“有了贴息政策,我们可以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优化空间布局和升级硬件设备,是实实在在的好处。”郑先生说。

市民们在宁波天一广场的夜市上消费。 甬派资料图。

宁波市甬城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友君告诉记者,这次促消费政策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向发力,不仅力度大,更是力道准,对贴息领域做出有效指引,提高政策普惠的精准度。

“在落实政策时,可以和文旅、乡村、体育、家电等相关行业已有的本地政策形成合力。让宁波消费者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增强体验感、获得感,同时促进产业联动升级。让更多民众想买、能买、多买,也让商家有信心有能力销售更多好商品、提供更优质服务,从而达到良性循环,供需多赢。”朱友君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