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河智慧城柯木塱村首期项目(AT0302、AT0308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提出,分三期对柯木塱村进行改造,最终将其打造成“山-产-城-园”融合样板区。其中,首期项目紧邻地铁6号线柯木塱站,将先行建设安置房。
项目区位图
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火炉山门户公园
柯木塱村的改造规划是对国家部委、省、市城中村改造精神的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要求后,广州积极行动,出台相关条例,深入实施“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新模式。柯木塱村已被纳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以及《广州市2024年城市更新项目年度计划》,改造工作稳步推进。
从城市空间格局来看,柯木塱村位于天河区东北部,处于广州活力创新轴上的关键节点,是天河区“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中的“城央公园·绿美之芯”、天河智慧城的重要组成,紧靠天河区首个现代都市工业园(即2112工园)。其改造对提升城市宜居活力、推动产业发展、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从生态区位来看,柯木塱村位于火炉山森林公园北侧、凤凰山森林公园南麓,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不高。通过城中村改造,充分发挥华南国家植物园和火炉山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火炉山门户公园,衔接火炉山森林公园的环山公园带,打通火炉山与凤凰山的景观通廊,融入区域生态结构,打造美丽广州示范区。
现状航拍图
临火炉山、凤凰山约11公顷用地拆旧复绿
《规划》将柯木塱村定位为集生态宜居、产业配套、公共服务、文旅康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山-产-城-园”融合样板区。
在生态结构上,融入区域“一轴、一芯、八廊”结构,打造低碳宜居生态社区。打通广汕路与火炉山、凤凰山的景观链接,预留五条通山廊道,临火炉山、凤凰山约11公顷用地拆旧复绿,推动森林门户服务区建设。
在交通方面,柯木塱村是天河区与黄埔区联动的重要门户地区,广汕路从城中村中部穿过。此次改造将维持“一横四纵”路网结构,完善内部道路,构建集“绿道、慢跑道、郊野步道”于一体的慢行系统。依托“火龙凤”森林公园群品牌绿色低碳的慢行系统,规划9公里城市绿道、2公里火炉山慢跑道,并与40公里的“三山翠环”森林步道联通。
在产业布局上,以TOD模式激活产业空间,引导广汕路一线产业集聚。围绕轨道交通、广汕路一线引导产业空间布局,以TOD模式推动多元功能融合、立体综合开发,激活产业空间、赋能产业活力。
功能定位图
改造分三期推进,首期项目将建设安置房
《规划》坚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成熟一片,实施一片”的思路完成改造。其中,南片(近期2024-2028年)为实施先行区,推动69.53公顷用地改造,改善智慧城核心区北门户形象;东北片(中期)推动43.12公顷用地改造,改善沿广汕一路/广汕二路城市界面形象;西北片(远期)推动156.89公顷用地改造,完成整村的改造提升。
《规划》将近期实施改造的广汕路南片区细化为4个实施单元、15个项目地块,改造范围69.53公顷,规划总量123.39万平方米。其中,首期项目(一期单元)先行建设安置房,用于安置二期单元(背坪社)村民住宅和集体物业,实施滚动开发。二期单元推进背坪社改造,征收改造后为中小学用地和安置地块,并预留有较多的可出让地块。三期单元推进方屋社、邹屋社、杨屋社,改造后为安置地块和小学用地。四期单元推进剩余安置地块,并预留可出让地块。
项目效果图
本次控规调整范围为首期项目范围,紧邻地铁6号线柯木塱站,面积为14.94公顷。该区域现状村民住宅少、物业集中连片征拆难度较低,且紧邻广汕路交通进出便捷,有利于优先启动,为后续征拆村宅预留安置空间,已具备近期改造条件。
《规划》对首期项目的道路红线进行优化,调整6条道路线位,拓宽2条道路,以满足出行需求。同时调整用地布局及指标,调整后首期项目规划总建设量为39.53万平方米,较调整前增加13.25万平方米。
在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首期项目规划人口0.88万人,规划公共服务及市政公用设施43处,较现行控规增加30处。在综合交通规划中,首期项目周边维持“一横两纵”骨架路网,主要对外道路包括广汕一路、广汕二路等,同时《规划》新增公交首末站1处,人行天桥1处。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穗规资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