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追寻杨靖宇 | 河南日报特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1 10:53:00    

丹心贯日 浩气长存

杨靖宇亲笔创作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驻马店杨靖宇将军故居,杨靖宇将军于1927年亲手栽种的国槐树。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杨靖宇雕像。本版图片均为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崇 摄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壮烈殉国85周年。8月中旬,河南日报“追寻杨靖宇”报道团队从中原腹地出发,跨越千里,赶赴辽宁、吉林等地,寻访英雄的足迹,一个伟大的形象愈发清晰可感。

杨靖宇将军生平

原名:马尚德,字骥生,号润生

籍贯: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现属驻马店市驿城区)

生卒年月:1905年2月13日(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1940年2月23日(吉林濛江,今靖宇县)

革命经历

1926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

1928年后

在河南、东北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1929年春

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

组建南满游击队,创建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4年

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地区。

1936年

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后,签发《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布告》,号召全体东北同胞,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39年

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率警卫旅孤军奋战。

1940年2月

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后壮烈牺牲,牺牲时胃中仅有草根、树皮和棉絮。

文字整理:侯皓

写给未来的信

这是一封写给未来的“信件”

写在中原大地上,写在白山黑水间

写信人于1905年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

自幼丧父,在混乱、衰败、贫穷的环境中长大

眼看着山河破碎的祖国和艰难生存的国人

他怀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赤子之心

毅然投入革命的浪潮

五度身陷囹圄,牢狱之灾没有消磨他的斗志

革命的热情反而愈烧愈旺

在确山农民兄弟的拥簇中,他磨砺着自身的剑锋

在抚顺矿井的巷道里,他摸索着工人运动的脉搏

在哈尔滨俄式建筑间,他编织起地下交通网的经纬

在茫茫的林海雪原上,他率领东北抗联的战士

穿插进日本侵略者的“心脏”

长白山脉见证过冰雪里的奇迹

零下40多摄氏度严寒里绽放出的炽热火焰

冰凌垂挂的营地中桦树皮上写就的机密文件

血肉之躯上贯穿的枪伤、肠胃中的草根棉絮

都化作信笺里动人的诗行

在信件的末尾,他迸发出惊雷般的怒吼:

“我是中国人,是不能向日本侵略者投降的!”

这一刻,残暴的侵略者终于懂得

中国的土地上生长着比钢铁更坚硬的灵魂

写信人叫杨靖宇

一个顶天立地、令敌人都为之敬畏的民族英雄

他将自己的生命化作浸着信仰与热血的“文字”

如同一封“家书”

寄给未来的每一位同胞

85年后,我们再次打开这封“家书”

从他的出生地、成长地、战斗地

沿着他深深浅浅走过的足迹

一步步地追寻,一页页地阅读

发现他的忠诚与信仰

已经悄悄种进了国人的心田

他的向往和牵挂

已经化作了寻常巷陌的万家灯火

当新时代的朝阳跃出地平线

我们看见

杨靖宇那簇穿越时空的火种

正在华夏大地上熊熊燃烧

(侯皓)

其他相关报道>>

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千里守望的两棵树

开封市第二中学:从“书生”到“战士”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杨司令的三大绝招

吉林省通化市:他们都是“杨靖宇”

吉林省靖宇县:将军最后的抉择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