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数字赋能财政评审跑出“加速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1:32:00    

南昌财政智慧评审系统运行近一年来累计服务项目634个,评审效率、质量、服务显著提升

  2024年6月,南昌在全省率先推出“财政智慧评审系统”(以下简称“智慧评审系统”),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全市财政评审工作正式迈入数字化新阶段。截至2025年5月,该系统已稳定运行近一年,累计服务项目634个,惠及建设单位124家,成功构建预算、结算、决算全流程线上办理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为财政资金安全构筑起坚实防线。

  破局传统评审模式困境

  在智慧评审系统上线前,南昌市财政项目评审工作面临着效率不高、精细化不足等问题。

  “我们过去主要依靠专业造价软件和局OA系统开展工作,项目管理基本靠人工操作和Excel表格。”市财政评审中心工程师黄璐向记者坦言。

  “有时候因为资料不全,建设单位要反复补充材料,既影响项目进度,又增加了各方负担。”市财政评审中心一部部长吴萍回忆说,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财政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面对这些挑战,市财政局以“用户友好、服务至上”为核心理念,在省财政厅业务系统基础上创新开发了智慧评审系统。该系统作为江西省首个遵循预算一体化技术标准的云评审平台,实现了评审工作的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该系统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通过设置动态文件夹智能引导填报,用户可一键下载模板、快速提交资料,大幅度减少了申报材料准备时间。全流程线上办理模式的深度应用,让送审单位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资料提交、进度追踪等操作,切实兑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承诺。

  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智慧评审系统采用了智能派单和自动归档机制。

  参与该系统测试的评审人员李清对此感触颇深,“该系统的智能派单机制基于评审人员的专业资质、项目经验及实时工作负荷进行动态匹配,配合智能进度提醒功能,实现了评审任务的精准调度,工作效率提升显著。此外,自动归档机制不仅实现了项目资料的标准化管理,还通过智能校验避免了资料遗漏,使项目管理效率与质量均得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评审系统还创新设计了“分支流程”功能,允许资料补全与主流程并行推进,有效破解了“资料不全进度卡壳”的难题。“即使有些次要材料暂时不全,评审工作也能继续推进,这加快了项目进度审批速度。”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约部副经理陈璐说。

  创新打造数字化评审新样式

  智慧评审系统上线近一年来,在提升评审效率、保障评审质量、优化服务体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效率提升方面,智慧评审系统创新嵌入全流程智能计时模块,不仅能精准记录各岗位工时,还可将进度节点以可视化图表呈现,让项目推进情况一目了然。以英雄大道快速化改造这一重点工程为例,依托该系统开展线上审核,带来的效率提升覆盖评审全流程。评审工程师不仅能更高效地完成评审工作,还能实时追踪项目进度,一旦发现送审单位在资料补充、意见反馈环节存在滞后,可即刻发起催促,有效压缩项目总评审周期。各评审环节得以紧密衔接,真正实现评审效率的飞跃式提升。

  民生项目审批更是跑出了“加速度”。智慧评审系统专门建立了“优先审核+容缺受理”机制,已助力6个“胡子工程”完成审核销号。红谷滩区、南昌经开区燃气设施老化更新改造项目从接收任务到完成定案表签署,全流程仅耗时5个工作日,较承诺时限提前25个工作日。

  在质量管控方面,2024年,智慧评审系统累计审结工程类评审项目328个,较2023年增长50%,节约财政资金47.85亿元。“数字化评审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评审质量。”市财政局债务管理科副科长万志强介绍,“全流程留痕管理让每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既规范了评审行为,又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目前,智慧评审系统线上办理模式已覆盖所有送审单位,实现了“线上轻点提交资料,办事进度网上可查”,群众获得感触手可及。

  据了解,智慧评审系统二期规划已经启动,重点推进数据基建、智能升级和功能优化三大工程。

  “我们将对历年项目数据进行清洗,构建‘三位一体’的标准化数据库。”南昌市财政评审中心主任魏红介绍,未来,智慧评审系统还将植入智能检测算法,实时监控材价异常波动和清单逻辑矛盾等问题,自动生成风险报告辅助决策,并完善智能推送、电子签章等功能,推动服务从市本级向县区延伸,最终实现全省辐射。(林成亮 洪观新闻记者 邬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