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祁怀高: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要维护什么样的战后国际秩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3 20:52:00    

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场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在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探讨战后国际秩序在80年间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是什么?思想内核是什么?战后国际秩序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如何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与中国外交的变动脉搏有什么联系?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特邀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祁怀高进行深度解读。祁怀高曾出版专著《战争与秩序: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近年来一直关注战后国际秩序演变和中国外交脉动。

观察者网: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为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方,也参与了战后秩序的重建,比如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之一。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如何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不同国家的努力?

祁怀高:由中国和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场战争胜利最重要的成果是构建了战后国际秩序。

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苏、英、中四大国牵头构建了二战结束后的国际秩序,即雅尔塔秩序。雅尔塔秩序由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会议达成的一系列条约、协议所构建。中、美、英、苏是二战时期东西方战场上对轴心国作战的主要国家,承担了最大牺牲、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战时已被称为“四强”。战后,包括中美英苏在内的“四强”再加上传统欧洲强国法国,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图:1945年6月26日,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来源:UN Photo

雅尔塔秩序关于东亚秩序的安排(除了通用的全球性规则外)主要有:战后对日本进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彻底消除其对世界和平的威胁;剥夺日本近代以来在该地区的殖民地与势力范围;划定该地区大国势力范围;给予蒋介石政权所代表的中国以世界大国地位;由中、美、苏三国对朝鲜进行托管。

战后初期的雅尔塔秩序是美、苏、英、中四大国国际秩序观磨合和兼容的结果,也反映了当时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主张修正的威尔逊主义的全球秩序观,英国强调均势基础上的大国合作秩序观,苏联坚持基于领土和势力扩张的自身安全观,中国开始复兴为政治大国并瓦解远东殖民体系。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其他制定战后秩序的大多数美国官员都是威尔逊主义者。他们反对由实力政治和势力范围构成的旧国际秩序,并相信可以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和促进大国团结来形成一种新的国际秩序。在建立战后国际组织方面,罗斯福对联合国和世界三大经济组织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在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背离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破坏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

英国首相丘吉尔则从领土和力量的平衡来考虑战后秩序。如在1944年,丘吉尔为了抵制苏联在东欧的支配地位,寻求在巴尔干开辟第二战线,推动建立东欧联邦,着手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考虑建立永久性的英美联盟,在巴尔干划分英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联的战后设想是以其自身安全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苏联是抗击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二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也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斯大林强调,俄国的安全必须依靠一系列卫星国和永久地削弱德国来保障。在建立战后国际组织方面,苏联确保国际组织绝不能用来反对苏联的利益。

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推动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复兴。中国在1942年1月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4年8-10月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1945年4-6月联合国制宪会议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1944年敦巴顿橡树园会议的第二阶段,中国加入会议,美、英、苏、中四大国就建立一个联合国的目标、结构和功能达成了一致。中国在战后的大国地位是由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丰功伟绩铸就的。战后中国积极援助周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复国运动,为远东殖民体系的瓦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祁怀高:《战争与秩序:中国抗战与东亚国际秩序的演变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考虑到战后初期的雅尔塔秩序很快演变为美苏冷战两极秩序(1947-1991年),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迈向多极化趋势,因此我们在战后80年之际不会使用雅尔塔秩序来简单的指代战后国际秩序。如果要对战后国际秩序下一个定义,下面的这个定义是合适的。战后国际秩序是基于二战后世界新的力量对比、充分体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充分反映国际公理与正义、集体建立起来的当代国际关系组织、机制、思想和理念等的总称。

战后国际秩序包括以下内容: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核心,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机制;以《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思想内核,反映世界和平、民主、进步潮流的一系列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观;通过两场历史性审判,以及战胜国条约、战败国改造等一系列方式,形成的惩罚战败国侵略罪行、剥夺其战争潜力和权力、从法律上制度上限制其政治与军事野心的一整套战后制度设计;以及通过《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文件,对战后领土归属问题作出的公正安排。

观察者网:战后80年来,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坚持的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是什么?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是什么?

祁怀高:二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建立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主权平等、多边主义、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等理念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

图: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及中国代表团签字来源:UN Photo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指出:70年前,我们的先辈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远见卓识,建立了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集各方智慧,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奠定了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了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就明确指出联合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核心。

二战结束80年来,战后国际秩序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仍需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观察者网:在冷战开始之后,一些国家对战后国际秩序偷换概念,混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事实上成为了美国反共的意识形态工具,美日同盟和美苏对抗便是最重要的例子,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些是如何发生的?

祁怀高:二战结束之后不久,美苏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其逐渐成为对手。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开始,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战后初期的雅尔塔秩序演变为1947年至1991年的美苏冷战两极秩序。

冷战时期,一些国家出于自身狭隘利益对战后国际秩序偷换概念,混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一些国家出于集团目的,把未得到广泛承认的战后相关安排视作“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混淆是非。

比如,在涉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日领土纠纷问题上,美国往往将1951年《旧金山和约》作为重要基础。但事实是,《旧金山和约》是在因朝鲜战争美中敌对、因冷战美苏对立的背景下,美国撇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包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和苏联、单独与日本媾和的产物。《旧金山和约》自一开始就不被中国政府所接受。因此,以《旧金山和约》作为战后国际秩序规范的一部分显然站不住脚。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将北约看成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约是在二战结束后4年,即1949年正式成立,是冷战产物,并在其后不断扩容,直至冷战结束后还不断增加新成员、扩展新使命。北约成立及其东扩是一种典型的“冷战秩序”而非“战后秩序”。亚太地区的美国同盟体系也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逐步搭建的,基本是美国主导下的反苏反共联盟。这种带有明显阵营性的同盟体系安排,显然不应视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

在历史学家看来,1947年冷战开始之后,战后国际秩序“原初”的思想内核、《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被一些国家改写,“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的联盟”被置换为“反共的阵营秩序”。这种置换通过冷战时期的美日同盟与美苏对抗被深度固化,并反向塑造了二战叙事,突出所谓“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框架”、淡化“侵略战争的反人类性质”、对侵略战争采取选择性遗忘策略等。

观察者网:80年来,国际秩序又是如何演变的,出现了哪些新现象和新挑战?

祁怀高:国际秩序在过去80年间的演变和挑战,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某些国家篡改二战历史和否定二战胜利成果,试图从思想上否定中俄等在战后国际秩序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篡改二战历史和否定二战胜利成果的现象在美西方时有发生。这些篡改和否定企图弱化中俄等国对二战胜利和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贡献,也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构成威胁。某些国家试图通过篡改历史叙事,刻意弱化东方主战场的关键作用,将中国抗战史边缘化,动摇中国抗战史在二战史中的重要地位。更有甚者,某些国家企图通过“日本受害论”等谬论美化侵略历史,背离人类良知。

俄罗斯科里缅科中将认为,西方国家正在营造美国和西欧国家是二战胜利的主要力量的“神话”,并且已经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在1945年有57%的法国人相信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而到2005年则有58%的法国人认为美国人是二战胜利的主要原因。这种思潮甚至影响到了俄罗斯的青年一代。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违背了正确的二战史观。

二是美国从国际秩序的积极主导者逐步蜕化成背离者。二战即将结束之际,为创建一个不同于战前的国际秩序,美国大力推动成立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扮演了战后国际秩序的积极主导者角色。1946年至1991年的冷战时期,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和所谓“东西方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在战后国际秩序方面的“积极角色”开始发生了向“负面角色”的演变,联合国已成为美国利用的工具。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时的美国,认为“美国的价值观就是国际秩序”,奉行单边主义和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传播“美式民主”,策划“颜色革命”,干涉别国内政,挤压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空间。

在1945年6月26日的联合国制宪会议(旧金山会议)闭幕式上,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充分肯定联合国及其宪章的里程碑意义,并告诫世人说:“我们大家必须承认——不论我们的力量多么强大——我们必须拒绝为所欲为的特权。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集团都不能或不应该期望享有任何损害其他国家的特权。”

杜鲁门的话对当今的美国既有借鉴意义,又极具讽刺意味。在构建战后国际秩序过程中,美国确实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甚至某种形式的主导作用,但美国后续在国际秩序问题上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背离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破坏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

三是国际格局和大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二战结束后初期,欧美大国占据国际格局和大国力量的中心。二战结束80年来,中国和全球南方正在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在朝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群体的方向演变。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希望在国际舞台发挥更大作用,寻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一类挑战主要集中在联合国改革上,与前两类挑战试图混淆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有着重大区别。

图:金砖五国(BRICS)和七国集团(G7)占全球GDP的比重变化(PPP方式计算) 来源:IMF, Statista

观察者网:在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可否回顾一下,中国政府近年来都做了哪些重要表述?这些表述如何反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当前中国外交脉动?

祁怀高: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作了讲话。习主席的讲话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关于中国外交政策,习主席提出,“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7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邀请了相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参加。

中国领导人在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时提到“反对霸权主义”,在60周年大会时未提及“反霸”,在70周年大会时未提及“反霸”。60周年大会时未提及“反霸”,但强调了“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70周年大会时未提及“反霸”,但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5月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前夕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署名文章,指出“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50、60、70周年大会上,中国领导人都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都强调中国外交的和平性质。

图:2025年5月9日,习近平和普京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

在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已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2025年5月7日,习主席在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署名文章,指出“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年8月31日,习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方“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发表重要讲话。

中国政府在纪念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的表述,表明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外交始终坚持和平性质,中国将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观察者网:当下的世界,战后秩序屡遭破坏,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该如何维护战后国际秩序?

祁怀高: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可在以下三方面共同努力:

针对一些国家篡改二战历史,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共同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共同开展历史研究。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可积极推进保存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记忆的项目,包括建立档案资料库和保护战争纪念遗址。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可定期举办抗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合会议、合作研究项目。

以中俄合作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为例,10年前,中俄两国学者对苏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已达成三点共识。第一,中苏两国分别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亚洲、欧洲战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二战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第二,中苏两国在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苏联向中国抗战提供了大量援助物资,中国则拖住了日军主力,瓦解了德日夹击苏联的战略构想。第三,当今世界出现的篡改二战历史和结果的思潮极其危险,中俄应当坚定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

中俄两国学者可在上述3点共识基础上,合作开展二战史的共同研究和共同出版。共同的历史共识和共同的历史研究将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深厚稳固的思想根基。

针对一些国家对战后国际秩序偷换概念,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需共同对此正本清源,并坚守其思想内核。在涉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中日领土纠纷问题上,美日撇开中苏签署的《旧金山和约》不被中国政府接受。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亚太地区的美国同盟体系同样只考虑了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忽略了中国和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安全。北约成立及其不断东扩,维护的是美国和北约小圈子的安全,但忽略了俄罗斯的安全。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对北约及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国际社会虽然无可奈何地接受了它们的现实存在,但是中俄始终坚持认为它们是一种典型的“冷战秩序”而非“战后秩序”,中俄也不可能将它们作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加以接受。中国领导人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60周年、70周年、80周年时,都多次强调要坚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主权平等、多边主义、国际法、和平解决争端的理念,这些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思想内核。

针对美国单边主义和霸权霸凌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危害,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需携手反对霸权主义。2025年5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发文指出,“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

2025年5月,中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进一步指出:“个别国家及其盟友为谋求自身霸权私利,图谋篡改二战胜利成果,颠覆战后国际秩序原则,削弱联合国在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双方对此表示关切。”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战后国际秩序对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仍有现实意义。二战结束80年来,战后国际秩序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和爱好和平的国家需要共同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这既是共同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的需要,又是反对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从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需要。

观察者网:有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这些国家有何分布特点?另外,您如何分析当前我们隆重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意义?

祁怀高:2025年8月28日,外交部部长助理洪磊介绍了26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将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这26国中,有17国为中国周边国家,包括俄罗斯、朝鲜、柬埔寨、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马尔代夫、蒙古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近六成的周边国家派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这显示了周边国家在中国外交布局中的“首要”位置。

根据我从事的一项中国周边枢纽伙伴国指数研究成果,上述17个周边国家中有6国进入到中国周边枢纽伙伴国指数排序前十之列,分别为俄罗斯、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

除了17个周边国家之外,还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伊朗这3个亚洲国家,白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这3个欧洲国家(俄罗斯也是欧洲国家,在前面已被列入中国周边国家),刚果(布)、津巴布韦这2个非洲国家,以及古巴这一拉美国家。亚洲、欧洲、非洲、拉美的这些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显示了较为广泛的代表性。

今年我们隆重纪念抗战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既是重温历史、缅怀先烈,又是以史为鉴、共创未来。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英勇抵抗,这段历史气壮山河。我们缅怀在那场威武雄壮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先烈,他们的英灵永垂不朽。我们要以史为鉴,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行径和单边主义。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纪念活动凝聚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展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决心,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