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一片占地3.9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正以“全国首个精细化工中试示范基地”的姿态,填补着全省精细化工产业链中试转化这一关键环节的空白。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已于2025年6月底全面竣工,基地以制度创新、设施共享、全链服务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成为西部化工工业转型升级的标杆样本。
政府政策支撑:全国首创制度破冰
2023年8月,兰州新区率先出台全国首个中试基地管理办法——《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优化中试项目服务流程,显著提升了审批效率和创新活力。中试项目审批周期从传统模式的6-8个月大幅压缩至45天。在项目服务过程中,兰州新区始终坚持严守安全环保底线,对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工艺等明确禁止或限制类项目严格把关。管理办法的实施,为企业在严守安全环保红线的前提下,于合理合规范围内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迭代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持。截至2025年6月,已有“兰州鑫隆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烟醛肼中试项目”“甘肃滨农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0吨环磺酮原药中试项目”等47个中试项目高效落地,涵盖医药中间体、化工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40%。雅本化学兰州事业部总经理吕剑表示:“中试基地的投运,让我们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与生产实现无缝衔接,成为行业创新的标杆案例。”
针对企业申报需披露核心工艺参数的风险,基地构建“物理隔离+制度保护”双屏障:一方面设立独立隔离研发区,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专属区域,通过门禁系统、监控覆盖实现技术物理保密;另一方面推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兰州新区于2022年4月与中国(甘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合作机制,使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常规的18-24个月缩短至3-6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缩短至1个月左右,外观设计专利缩短至10个工作日,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目前,中试基地联合5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垄断技术120项,授权专利501件,培育科技型企业60余家,研发人员中本科以上占比超19%。
高标准中试车间:柔性适配多元需求
基地建设总投资额达3.24亿元,涵盖20栋梯度中试车间,涵盖600㎡、900㎡、1080㎡、1200㎡等多种规格,13栋仓库以及5栋配套公辅设施的建设,可满足不同规模中试需求。水、电、风、气、消防管道直达车间接口,消防水池、事故水池、公辅管廊等设施为企业未来的三废处理等建设预留了充足空间。
针对中试安全问题,基地构建了立体防控体系。一级防控依托智慧车间,车间分布式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等120余项参数,数据经边缘计算节点预处理后,通过5G网络同步至园区智慧管控中心,实现毫秒级风险预警。二级防控依托兰州新区化工园区智慧管控中心,基于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整合消防、医疗、危化品处置等资源,配备专业消防队伍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安监、环保、应急一体化的综合运营管理体系。
中试基地鸟瞰图 应文一/摄
目前,车间已引入全国领先的核磁共振波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全自动高效快速溶剂萃取系统、四路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等检测设备,公共检测平台通过“预约制+集中检测”模式,日均服务企业15家次。2024年4月18日,新区首个中试项目——兰州雅本药物创制科技有限公司抗病毒药物中试项目在化工园区投运。雅本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彤表示:“中试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助推公司科技创新再上台阶,发力‘补链延链强链’,构建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打造符合国家战略并具有雅本特色的产业生态体系。”
全链条打通服务:从实验室到产业园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专精特新公司专业团队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助推项目快速投产。兰州新区石化集团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少伟表示,中试基地配备200人专业服务团队,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企业注册3个工作日办结,安评环评代办周期压缩至20天,投产协调实现“一对一”专班跟进,大幅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管家式”服务为企业提供全局性指导、全过程服务、全链条监管,实现了企业需求与基地管理深度融合。集约化服务保障助力企业轻装上阵,是基地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精准服务能力的一个缩影。
杨少伟介绍基地情况 应文一/摄
基地推动“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2022年5月,兰州新区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签订《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合议将中试基地打造成为化工新材料、资源与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新产业孵化基地,与新区争当“强科技”行动领跑者和先进技术策源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规划高度契合。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化产学研用合作,重点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两院”院士推进协同创新。基地与兰州大学、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等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探索出因需制宜的合作新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吸引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雅本化学等创新团队入驻新区,开展成果中试,成功落地转化了有机锡、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金属萃取剂等一批高水平科创成果,最终形成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与高科技产业联动的集成创新效应。目前,兰州专精特新化工中试基地正在申请的“工信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中试项目与资本市场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作为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的中间衔接体,兰州新区化工中试基地不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更是西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试验田”,兰州正以“勇立潮头”的魄力,在西北大地上书写着化工产业创新转型的新篇章,为精细化工中试基地建设与运营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甘肃方案”。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5级研究生应文一、管子怡;指导老师秦冬雪、张艳彬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