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AI重构电影梦工厂!博采虚拟影视基地AI全流程重塑中国电影未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5 12:14:00    

“在这里,你可以完成从剧本到成片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输入要求,即可快速生成剧本大纲。 在剧本分析智能体中,AI将智能分析每场戏中涉及的场景、角色、道具,将剧本拆解为角色、行动、对话,并进行剧本围读......”7月14日,作为全球首个高标准、大规模、全链路集成的虚拟影视生产基地,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在浙江省德清县“环浙工大创新经济圈”正式运营,这座“电影梦工厂”揭开神秘面纱。

据悉,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总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这座“未来片场”,共有5座LED虚拟影棚和2座实时高速预演棚。其中,一个影棚搭载了博采最新无缝拼接水下全包裹技术,演员在此将彻底摆脱传统水下拍摄的束缚,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被逼真的数字海洋全景包裹,完成那些曾充满挑战的水下戏份。

当天,全球单体最大的LED虚拟拍摄影棚也将亮相,这个单体直径达50米、270度环屏的“超级巨幕系统”,由26600块LED屏幕组成,总像素6亿,单体影棚总面积5000平方米,专为大型电影及剧集拍摄设计,为创作者提供沉浸式摄制环境。活动当天,三场汇聚国内外影视科技领域标杆人物的产业论坛,也将在这个虚拟影棚内举行,围绕技术前沿、产业格局、电影创作、新人培养等核心维度展开深度对话,共同为影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探路献策。

“近年来,AI虚拟科技正在不断重构影视创作流程,不仅实现了提质增效,更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刚刚荣膺《我的阿勒泰》获得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摄影的摄影指导刘懿增说,在拍摄《我的阿勒泰》的过程中,他的确考虑过虚拟制片这项技术。“阿勒泰的冬牧场常有强降雪、风吹雪等极端天气,对于拍摄来说堪称‘地狱级’难度,且需巨额投入,如果有虚拟制片技术的加入,将会以更低的成本来实现阿勒泰冬牧场的拍摄。”

“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打通了‘剧本创作 → 数字资产制作 → 实时预演 → LED虚拟拍摄’的全流程实时壁垒,让创意在虚拟与现实间无缝流转、即时呈现。”博采传媒制作中心总经理沈辰奇介绍,在影视特效制作中,如果用传统蓝幕或绿幕拍摄,会产生成本与周期都不可控的后期特效环节,很容易陷入“制作地狱”。虚拟制片是伴随实时渲染和游戏引擎技术的快速迭代而产生的全新摄制方式,背后是看得见的成本压缩。从影片创意阶段的预演,到LED实拍,各环节数据贯通、目标一致,高效保障创意的无损呈现。这种“可视化”的剧本不仅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在正式拍摄时,剧本中的数字角色也能够成为演员表演走位和台词节奏的实用参考,在各部门间达成创作共识、减少制作盲区。

今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人们普遍关心,电影这门艺术,未来何为?

事实上,基地的实践已初显锋芒。日前,浙产纪录片《吴越国》在这里完成了为期6天的“情景再现”部分的拍摄。拍摄采用了全球单体最大、标准最高的LED影棚和虚拟制片系统Versatile System,用最前沿的科技影像手段呈现钱俶“纳土归宋”、六和塔下“人间天堂”等重大场景,充分展示吴越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在五代十国乱世中对延续中华文明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的影视创作中,虚拟制片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释放创作者的想象力,让无数曾受限于物理法则或制作成本的“天马行空”构想,得以在导演的镜头前逼真呈现、落地生根。

相关文章: